中共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出發, 把“扶貧攻堅 ” 改成“脫貧攻堅 ”,并明確提出了新時期脫貧攻堅的目標, 即“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貧困縣全部摘帽, 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 2016年,益陽市310個貧困村已實現駐村幫扶全覆蓋,實施項目451個,發展特色種植15.6萬畝,修筑公路445公里,修繕山塘水渠254處,接通寬帶296個村,新建村部170個,新建小學10所,修建養老院33個,危房改造2075戶,全年計劃投入各類扶貧資金20億元以上,減少農村貧困人口8.4萬。確保到2020年,益陽市全面消除貧困,310個貧困村和扶貧重點縣安化縣全部脫帽,貧困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益陽脫貧攻堅戰過程中還存在著融資渠道不足且“碎片化 ”、 文化科教協調扶貧水平較低 、生態脫貧機制不完善 、 扶貧社會化開放程度低、難以實現脫貧經驗共享等問題 。 本文認為,為保證脫貧攻堅目標順利完成,要進一步推動金融創新,促進創新與扶貧相結合;要推進文化扶貧的協調作用,切斷貧困“代際傳遞 ”,提升貧困地區勞動者素質與生產效率;要利用大力完善旅游資源,促進生態旅游產業發展,提升貧困地區的內生發展能力;要實現開放和共享,通過學習先進的經驗來指導益陽市的具體扶貧工作:
一、推動金融創新,拓寬貧困群體融資渠道
益陽市貧困地區經濟基礎普遍薄弱,發展水平極不均衡,很難有適用全國的政策產品,必須緊密結合當地實際,精準開展政策產品創新。一是針對貧困地區特色農業,在信貸政策方面大力創新,支持當地農戶增收。二是針對貧困地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及現代農業發展,創新推出如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林權、農機具等抵押貸款產品,從而有效盤活農村存量資產。三是堅持政府在農村投融資體系建設中的主體地位。積極爭取政府充分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加大益陽貧困地區投融資體系創建力度、營造政策支持環境,以推動益陽金融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提高金融體系的整體運行效率。在增加農村合作社設點數量的同時,也注重資金規模的建設。從而能為政府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更為雄厚的啟動資金。
二、加強文化建設,協調提升貧困者參與發展能力
首先,要合理使用和分配益陽農村貧困地區教育經費。在小學、中學和高等教育三者中,小學教育回報率最高。因此,農村貧困地區有限的教育資金應該投入到回報率高的基礎教育。完善益陽農村貧困地區的教育類基礎設施,確保學校員工按時取得工資,防止教育基金被用于其他任何目的。還應該進一步發展益陽農村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這樣可以使得貧困地區勞動力掌握謀生的技能,讓貧困地區的剩余勞動力向城市流動,以促進城市和農村經濟的協調發展。
其次要特別重視職業技術教育。據益陽農村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現階段應重點加強和鞏固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是教育的一種基本形式,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獲得最起碼的職業技能和專業知識。它是培養中國創作技能技術人才隊伍的有力保障。是人力資本發展的最基本的內容,也是提升人力資本開發的廣度的前提。在貧困地區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是貧困地區增加人力資本存量的最重要的方式。由于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不平衡,是人力資本存量短缺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加強貧困地區農村職業教育是人力資本發展的關鍵質。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總理李克強首次提出了“工匠精神”,這也是職業技術教育培訓走向成熟的人事制度改革。我們必須將生產用于職業教育,促進適合高校和產業發展特點的教學整合,把它納入扶貧開發的總體規劃。加強職業教育的發展,創新教學模式,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同時還要減輕貧困學生的負擔。在貧困地區職業教育應該有利于農業,科技的推廣,以適應經濟社會生產的發展,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應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設置一些相關的課程,讓學生學習的同時可以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和技術水平。
三、大力完善旅游資源,促進綠色生態旅游產業發展
目前,旅游消費逐漸成為人民的常態化消費習慣,2015年全國旅游收入超過了4萬億,突破了40億人次,是名副其實的“大眾旅游時代”。特別是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來要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在湖南省也開始鼓勵2.5天小短假周末休假方式。益陽地理位置優越,距離長株潭比較近,周末的時候就能夠吸引這些地方的游客前來度假休閑,且益陽市適合開發度假休閑型旅游度假地。在旅游市場規模擴大高速拉動經濟增長的情況下,要以湖為本、以農為魂,以原生態為主題,全力實現湖區村莊生態旅游進階版, 調整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結構、帶領貧困地區人民實現脫貧。對于有特色的旅游景點,應當突出其主題特色,例如對于仿照70年代知青下沅江的時代背景而成立開發的胭脂湖景區,可以以追憶知青歲月為主題,促進生態旅游和知青文化的深度融合,打造了知青文化品牌。也可以參照岳陽“君山”島那樣進行全面的打造成為旅游度假島,通過旅游開發實現村民與企業共同發展,農民土地入股,門票分紅,企業為農民購買養老保險,每戶安排1人就業,積極發展農家樂,增加群眾經營性收入,加大旅游扶貧產業扶持力度,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讓農民在家門口就業促進農民增收。
四、實現開放、共享的全方位扶貧
要實現扶貧,僅僅依靠政府單方面的力量是絕對不夠的,必須動員多方參與,并善于向先進地區“取經”。
首先,要善于學習先進地區的先進經驗。衡量精準扶貧工作成效的關鍵不應是追趕脫貧時間、攀比脫貧數字,而應是堅持腳踏實地、立足農村實際、掌握貧困實情、講求脫貧實效。通過開展脫貧工作的經驗交流活動,在學中發現不足、在交流中思考對策,立足自身實際情況,以真正實現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施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切實解決貧困群眾迫切需要、熱切期盼的問題,為益陽的扶貧脫貧攻堅工作、乃至全省全國的扶貧脫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政府應當支持非政府組織,特別是非盈利性組織投入到扶貧工作,通過社會有志之士建立的非盈利組織為貧困地區人口提供個別幫扶和文化助強,實現貧困地區經濟的發展。特別要注意的是,鼓勵非盈利組織的參與,是一場持久戰而絕非一場閃電戰,必須要通過加大宣傳,讓相關社會組織首先意識到其參與到社會化大扶貧工作中的重要性。其次,還要實現資源共享,讓社會組織參與扶貧時減少不必要的阻力和困難,以確保脫貧大目標的實現。
總而言之,為了實現益陽市脫貧攻堅的偉大目標,我們必須堅定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腳踏實地的同時敢為人先。
來源:共青團沅江市委員會
作者:易小鳳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