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204線沅江赤山段全長27公里,是湘中連接湘北及鄂西南地區的交通要道。歷年,該路段一直是轄區交通事故多發路段,特別是今年以來處于事故高發態勢。為加強道路交通管理,有針對性地開展事故預防工作,本文對該路段事故多發的成因進行了全面客觀的分析,并粗淺的作了一些對策研討。
一、交通安全狀況
根據事故統計資料表明,2010年至2012年三年時間,該路段交通事故接處警1980起,一般以上交通事故143起,造成14人死亡, 129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87230元;其中逃逸事故9起。該路段近三年交通事故發案數占全市事故總數的34%,死亡人數占33%,受傷人數占36%,直接經濟損失占39%,事故四項指數均占全市的三分之一以上。今年1—6月份,該路段事故接處警446起,死亡人數和受傷人數將近占轄區的一半。這些數據充分表明了省道204線赤山路段交通安全形勢的嚴峻性。
二、事故成因分析
通過實地察看、走訪調查,綜合交通事故案例和事故特點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事故多發的成因可以概括為以下五個主要方面:
(一)駕駛人安全觀念差。綜觀該路段所發生的交通事故,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規、思想麻痹、忽視交通安全是主要原因之一。突出表現在機動車超速行駛、逆向行駛、占道行駛、強行超車、行經交叉路口和轉彎路段以及陡坡路段不減速慢行等方面。以2011年8月6日發生在59公里處的一起重大事故為例,事故發生地路面寬闊平整,視線良好,沒有任何障礙;根據對肇事車輛的車速鑒定,事故發生時車速達到了115公里/小時,而限定的時速只有70公里。據乘車人龔某反映,出事前他多次提醒駕駛人慢點開,而肇事者卻無動于衷,導致車輛在有點微彎的路面隨便打點方向時就失去了控制,沖越公路導水溝,撞在導水溝外的土包后側翻在公路上。這充分說明事故的發生就是駕駛人忽視交通安全造成的。
(二)沿線村民安全意識差。省道204線赤山路段穿越新灣、南嘴兩個鎮,車流量大,公路沿線民房密度大。而當地村民有橫穿公路、在道路中間步行或騎自行車的隨意性;駕乘摩托車不戴安全頭盔、超坐等問題突出;手扶拖拉機載人、夜間無燈光上路行駛的現象嚴重,這些行為引發的交通事故不少。地處新灣鎮的楊閣老村地段,原來是鄉政府所在地,相當于小集鎮,二級公路建成通車多年,但當地群眾仍缺乏起碼的交通安全常識,如走路不靠邊,橫路不注意過往車輛,騎自行車和摩托車不知應在公路的什么位置行駛,從支路駛出的車輛不注意過往車輛等等。前三年,由于村民臨車橫路等因素造成了4人死亡,27人受傷。這充分說明了公路沿線村民自我防范和保護意識差,也是導致該路段事故多發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交通元素相當復雜。省道204線是湘北干線,交通流量大,除過境車輛外,本地的三輪汽車、低速載貨汽車、拖拉機、摩托車、私人小汽車、非機動車和行人,加上跨鄉鎮營運的50多臺公共汽車,構成了復雜的混合交通。拖拉機載物超長、超寬、超高,非法改裝的邊三輪摩托車和正三輪摩托車非法載客,均造成了死人事故,運載蘆葦的拖拉機去年相繼發生7起事故;跨鄉鎮營運的公共汽車發案率也較高,而且盲目超員,一臺中型客車裝載乘客最多的達71人。這充分說明交通元素的復雜性帶來的安全隱患是不可低估的。
(四)道路環境相當復雜。赤山是洞庭湖沖擊而成的一個島嶼,四面環水,屬丘陵地帶,道路狀況復雜。主要有五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公路比較狹窄。雖然是按二級公路規劃建設,但有效路面寬只有7—7.5米,當時設計的日通行能量為15000車次,但最高峰達到了12萬車次,超過了設計通行能量的8倍,極易擁堵,并導致爭搶車道,強行超車,產生了事故誘因。二是平面交叉路口多。公路兩側民房多、簡易村級公路多,共有平面交叉口126個,主干路與支路駛出的車輛會車相撞的機率相當高。三是路況特殊。主要是急轉彎、回旋彎、陡坡、臨水、臨崖段多,全線共有急轉彎5處、陡坡7處、回旋彎2處、臨水(湖)7處、臨崖3處。四是安全設施缺失。公路建成通車時,相應的設施基本完善,隨著投入使用年數已久,一些防護欄、樁已損毀,警告標志不齊全,反光警示柱損壞,標線不清晰。而且,主干公路兩側新建的村級公路增多,但交叉路口無警告標志;兩側支路沒有減速裝置。五是占道現象嚴重。赤山島盛產柑桔和枳殼,占用有效路面擺攤賣柑桔、曬枳殼的現象比較嚴重,柑桔成熟期及春節前后,攤位多達100多個。2011年9月,一臺摩托車撞在村民自行設置用來遮擋車輛的水泥墩上,駕駛人當場死亡。今年3月,某地一臺警車將路邊賣水果的一位村民撞成了重傷。這充分說明道路環境與事故多發有很大的關聯。
(五)管理存在薄弱環節。道路交通安全法賦予了各級政府管理道路交通的職責,交通安全社會化管理也推行了多年,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又明確了基層政府的具體任務。但是,鄉鎮一級政府依法履職履責不夠,認識不到位,機制不落實,措施不得力,具體行動少,仍由公安交警部門唱“獨角戲”的工作格局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而公安交警部門由于警力不足,任務繁重等方面的因素,難面面俱到。就沅江交警大隊而言,近年雖然將警力下沉,向主干道傾斜,而省道204線45公里(含益沅一級公路)一直沒有設專門的公路巡邏中隊,該路段的管理一直是由負責城區交通管理的一中隊兼顧,所以交通安全管理方面難免存在薄弱環節。
三、事故預防對策
上述因素構成了省道204線赤山路段事故多發的成因,雖然采取了一些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如創建文明交通示范公路,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強化交通秩序整治,嚴格路面管控措施,但仍然沒有從根本上遏制事故高發態勢。其根本原因除人為的主觀因素外,與道路環境、交通元素、管控措施也有一定的關系。有效預防和減少該路段的交通事故,從根本上改變交通安全狀況,必須從基礎抓起,從源頭管起,務實創新,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綜合治理。
(一)推進道路交通安全社會化管理和綜合治理,構建事故預防新格局。道路交通事故預防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要依靠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和共同努力。一是要強化鄉鎮政府管理轄區道路交通的職能。加強組織協調,建立工作機構,落實管理制度,明確安全責任。現階段應抓緊建好鄉鎮交通安全管理服務站,作為基層政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常設機構和協調機構,組建農村交通安全協管員隊伍,各行政村明確一名村干部為交通安全協管員,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二是要推進“五長聯動”。強化鎮長、派出所長、交管站長、農機站長、交警中隊長的職能職責,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三是實行層級管理。市、鎮、村三級共同負責,一級抓一級,將交通安全工作責任量化到位,細化到人。四是建立考核評議機制。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及事故預防成效作為市級對鄉鎮一級和相關職能部門績效考核以及安全生產、社會管理綜合治理考核的內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作為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的組成部分,全方位構建農村大交管工作格局。
(二)推進道路交通安全宣傳多樣化和聯動機制,提高公眾的交通意識。公路沿線村民交通安全法律意識和交通安全常識差是該路段事故多發原因之一,要將交通安全宣傳教育作為預防和減少事故的基礎性工作常抓不懈。一是大力推進交通安全宣傳社會化。充分發揮相關職能部門和單位的作用,如借助“一村一警”大走訪活動的強勁東風,公安民警給村民灌輸日常交通安全常識;司法部門將交通安全法制教育作為公民普法活動內容;學校將學生安全教育作為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內容。二是創新交通安全宣傳手段。如結合實際制定、印發《公路沿線村民交通行為規范》、《中小學生交通行為規范》,并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每個鎮創建一個交通安全文明示范村和一所示范學校,實施“以點帶面,全面推進”的宣傳策略,營造氛圍。三是加強宣傳硬件建設。公路沿線每2公里設置一個電子屏,加強警示和誘導;每個鎮建一個警示教育基地,每段路程辦一櫥窗和板報,時刻為沿線村民和過往人員敲響安全警鐘。
(三)推進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科技化和硬件建設,保障道路安全通行條件。一是加交通安全管理科技設施建設。針對省道204線赤山段的交通區位狀況、交通流量情況、交通安全秩序現狀,對設在南嘴鎮的公路電子卡口進行升級改造,在白沙大橋北端新建一個公路電子卡口,全部接入全國公路查緝布控平臺,強化行車秩序監控和逃逸事故預防。二是完善公路安全設施。對該路段的交通標志標線、防護欄(樁、墩)、減速裝置等進行全面排查清理,查漏補缺,增設到位。同時,要對事故多發點段進行排查分析,對存在的公路安全隱患進行治理。三是整治違規占道。對占用道路擺攤設點、堆物曬物的行為嚴厲整治,并清除妨礙行車視線違規設置的廣告,徹底清除路障。
(四)推進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常態化和機制改革,強化路面動態管控。將路面動態管控作為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治本性措施。一是設立省道204線交通管理中隊(公路巡邏民警中隊),專門負責該路段及沿線地區交通管理工作。加強中隊的基礎建設和基礎工作,保證足夠的警力,配置必要的執勤執法裝備。二是優化路面勤務,實行路段包干負責制和民警管段、管點責任制,與周邊地區交警部門建立聯勤制度。三是加大管控力度,加強巡邏執勤,嚴格路檢路查,從重打擊嚴重交通違法,開展集中整治和專項整頓,形成嚴管高壓態勢。四是加強值班備勤和應急管理,提高出警處警速度和處置突發性交通事件的應對能力。
(五)推進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范化和能力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一是針對該路段的主要安全隱患和交通秩序亂源,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公安交警、交通運管、公路路政和安監部門要定期開展聯合執法行動,重點治理嚴重交通違法、非法從事客動活動、超限超載運輸、非法占用道路。二是依法履職、規范執法。公安交警部門要充分發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主力軍的作用,扎實履行法定職責和義務,并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履能力和防控事原故的水平,堅持嚴格、文明、規范執法。三是上門服務,方便群眾。針對公路沿線農村地區“三無”摩托車多,駕駛人安全意識差的實際,在加大查處打擊力度的同時,交警部門聯合保險機構建立車管業務上門服務機制,為群眾提供方便。四是充分發揮鄉鎮交通安全管理組織和農村交通安全協管員隊伍的作用,并加強指導和協調。五是督查部門、監察部門和交安委要加強檢查督導,狠抓交通安全責任制的落實。
來源:沅江市交警大隊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