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胭脂湖街道蓮子塘村,陽光明媚,丘崗蒼翠,一片銀白的現代建筑掩映于青山綠水之間,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這處建筑是沅江市委、市政府引進的7200頭種豬擴繁養殖基地建設項目,是沅江生豬生產規模化、智能化、標準化、生態化的示范窗口,項目建成后將促推當地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該項目占地260畝,總投資1.9億元,形成年出欄18萬頭仔豬的生產能力。
項目自2020年10月奠基,在沅江市委、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單位的協調配合之下,施工單位僅用時8個月,就完成了主體工程建設。建筑內容包括新建母豬舍、配種舍、妊娠舍、分娩舍、應急保育舍等豬舍面積50848平方米。同時還配備有污水處理沼氣工程及污水處理系統,包括沼氣處理系統、配套廠區污水及沼液輸送管網等設施建設。該項目還包括辦公用房、員工宿舍、食堂、浴室、傳達室等配套建設,以及場區圍墻、道路、綠化及水、電等設施建設。
沅江市畜牧水產事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易新年告訴記者,在項目前期申報過程中,他們就積極協調相關部門辦理好各項手續,在建設的過程中協調項目和各職能部門及周邊居民的關系,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著力加大對項目企業進行質量監管,確保項目的生產安全和質量安全。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擴繁基地基本上用于種豬的養殖和繁育,因此,對生態安全要求很高,基地全部采用智能化養殖系統,其溫控、通風、除臭等全部自動化。當樓房內設置一定的溫度后,各監控系統按照設定溫度實施監測,當溫度保持在固定值時,各系統保持安靜,當溫度超過這個數值時,各系統進入自動調節環節,通過采取通風、灑水等措施,又將溫度調節到設定的溫度內。同時,為保障種豬的生活環境,也確保養殖基地不對周邊居民造成生活影響,基地還安裝了除臭設備。
項目經理劉烜指著分娩室后的一個清涼的走廊告訴我們:“這里安裝了除臭系統,你看那些貼在墻面的噴頭,當室內的氨氣味比較高的時候,風機會將氨氣抽到這里,然后噴頭打開,形成水霧,系統采用氨氣溶于水的原理,風通過水霧之后,把氨氣降解于水中,流到這個池子里;如果后期氨氣味加重的情況下,我們還會加一些化學藥品,比如強酸等,把氨氣溶解了,這樣就不會對周邊的環境造成影響”。
該項目預計在今年的7月開始投產,易新年介紹,項目建成后,將對沅江生豬生產安全保供作出積極貢獻,同時對促推鄉村振興,引導農民增收致富,加快構建沅江“二次創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有積極意義。
“項目投產后,可以帶動周邊群眾共同致富。”沅江基地經理劉國民信心十足地說道。
產業強市,項目立市,實干興市,沅江畜牧養殖業方興未艾。為很好處理生產與生態的問題,沅江市委、市政府秉承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念,迅速啟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在南嘴鎮和諧村建起了沅江市區域糞污集中處理中心。
該建設工程是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市推進項目建設的核心工程。該項目收集全市畜禽養殖糞污和農業有機廢棄物生產加工成各種有機(類)肥料,然后將有機(類)肥料用于各類經濟作物,形成“養殖—糞污治理—肥料化利用—種植業”的綠色生態農業新模式,真正實現變廢為寶。該項目總投資2400萬元,規劃用地面積45畝,總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中生產車間9000平方米,配套辦公生活區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
沅江市畜牧水產事務中心副主任曾軍告訴我們:“建設區域糞污集中處理中心,主要是改善洞庭湖生態環境和農村人居環境,促推沅江市鄉村振興,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和農業化肥減量”。
據了解,該項目建成后每年能收集全市畜禽養殖糞污和農業有機廢棄物20萬噸,年生產加工各種有機(類)肥料3萬噸,變廢為寶,實現種養循環綠色生態發展,有效改善畜禽養殖環境和農村人居環境,促推沅江有機生態農業的發展,為洞庭湖生態環境治理將起到示范作用。
“項目現在基本完成50%的工程量,等到7月初,我們的主體部分包括廠房、辦公樓、生活樓基本上都可以完工。主體完工以后,我們開始設備安裝,爭取在3個月之內能夠試產”。項目負責人王偉光對此信心滿滿。
來源:新沅江客戶端
編輯:黃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