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安作品
沅江新聞網訊(通訊員 廖文)初見秦小安,在一小畫館里,三五好友,呡著茶,聊著一些關于書畫的話題。小安話不多,偶爾插一兩句,鮮與人爭,笑臉盈盈,給人一種想親近的感覺。緣于這份親近,也有筆者小時的書畫夢,于閑談中,走進小安的書畫人生。
小安出生在洞庭湖畔,在求知年紀的他遇上了那場政治運動,大量的大字報書寫歷練,激發了他寫毛筆字的熱情,也顯示出他高于常人的書法天賦。從那時起,他一有時間就臨帖練字,那時候沒人教,也不知道找誰教,只能自己琢磨,近乎癡迷。
恢復高考后,他考入湖南省工藝美術大學,比較系統的學習了書法藝術,對怎樣練習書法、如何臨帖、怎樣創作書法,以及書法的字內功和字外功有了全新認識。
現場創作《厚德載物》
走上工作崗位,從事宣傳工作,對于書法的研習從未間斷。當時條件十分艱苦,他節衣縮食購買字帖、筆墨紙硯。他能夠耐住寂寞,一直堅持練字,在宣傳崗位上一干就是一輩子,書法成了他工作之余很好的調味劑。
因為書法,他和長沙知青趙一凡、吳建國走到一起。3個年輕人一起臨帖練字,一起交流、探討書法,常常廢寢忘食,饑腸轆轆。在他們看來,書法博大精深,有學不完的東西,每次寫好一件作品都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
1981年,三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在縣總工會舉辦了“三友”書法展,成為當地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省廣播電臺對這次展覽作了專題報道,吸引了一大批書法愛好者追捧。那段時間,各種名義的書法交流活動、論壇每天都有,書法的熱度在沅江這座小城悄然興起。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趁著這股書法熱,1985年,他與時任文聯主席的張辛汗先生一起組建沅江縣書法家協會,由他擔任第一屆主席。同年,湖南省書法家協會舉辦全省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湖湘書法大賽”,他作為沅江唯一代表進省參賽。
秦小安(右一)書寫對聯
1986年春節前夕,在他的帶領下,縣書法家協會自備紙和筆墨,上街為市民免費書寫、贈送春聯,這個活動一直延續至今。協會的影響力、聲譽度逐步提升,更多的書法愛好者聚攏過來,協會隊伍不斷壯大。他先后擔任三屆書協主席,發展會員近百人。協會還滲透到鄉鎮,成立了基層分會。至今,南大分會會長王立君還十分懷念和小安一起交流創作的場景。
這時,小安在湖南書壇開始嶄露頭角,先后成為益陽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湖南省書協會員、省作家協會會員。他的作品也多次入選中國(天津)首屆書法藝術節、東盟十國書法巡展、全國毛體書法展、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書法交流會等全國重大書法展覽,并屢有嶄獲。
如今,小安不小,已近古稀。從工作崗位退下來后,他把更多的時間傾注于書法藝術事業。他常調侃自己,“以前是一位搏擊書壇展賽的運動員,今后要多做做教練員,引導一下喜愛書法的中青年愛好者。”2016年,他出版了自己的書畫作品集,讓更多的人能觀摩、共享。
在湖南師大現場教學
書法藝術的境界,在于繼承傳統,師古而化。2016年以來,省內一些高校邀請他講授書法課程。2019年,湖南科技職業學院聘請他為客座教授。2020年,湖南圖書館為他舉辦了一次個人書畫展,并收藏了他4幅作品。今年4月,他應湖南師范大學藝術設計系邀請,給師生現場書法教學,獲得好評。
兩個小粉絲
小安講課,強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惟有發自內心的喜歡,加上勤奮和堅持,再融入自己的理解與思想,才能形成個人獨特的風格。他常告誡學生,“學書法,當物我兩忘,穩扎穩打,循序漸進,終有好作品出現,終將在你的生命里驚艷綻放。”在他的影響下,孫兒孫女成了他的小粉絲,尤喜書法,對小安來講,這也許是他最值得欣慰與自豪的。
來源:新沅江客戶端
編輯:黃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