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起于沅江尾閭,水映照洞庭霞光。
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湖南省委“三高四新”戰略部署,沅江市委、市政府在今年開始實施“生態名市”戰略。
地處洞庭湖腹地的沅江,市域四水匯聚,城內五湖環繞,呈現出“湖在城中,城在湖中”的獨特風光。
沅江市打造“生態名市”,就要緊緊圍繞生態名市戰略,統籌文明城市和全國衛生城市創建兩項工作,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為抓手,以生態制度為保障、生態環境為基礎、生態空間為根本、生態經濟為核心、生態生活為目標、生態文化為靈魂,大力實施生態名市戰略,倡導生態文明理念,著力構建“四湖”(五宜湖城、文旅湖島、生態湖洲、魚米湖鄉)格局,打造國內享有盛名的濕地生態。
打造“生態名市”,需要我們從新時代的要求把握方向和重點。正確理解“退”“治”“轉”“創”。退是退出過度捕撈和污染環境的養殖和生產;治是治水、治氣、治土、治污;轉是綠色轉型,從粗放式發展方式轉型到先進發展生產方式;創則是管理的創新,機制的創新。要構建科學規范制度體系,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推進綠色轉型發展。要精準把握生態治理的重點是謀劃要系統,推進要科學;綠色發展的重點是生態要產業化、產業要生態化;生態建設的重點是資源特色化、特色資源化;要秉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脈絡,走出一條從“靠水吃水”的原始積累,向構建“湖城、湖島、湖洲、湖鄉”轉變的綠色創新發展之路,全力以赴打造“生態名市”。
打造“生態名市”,需要我們聚心聚力聚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沒有哪個人是旁觀者、局外人、批評家,誰也不能只說不做、置身事外。”沅江市打造“生態名市”,全市上下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主體。要按照“政府統籌、鎮(街道、中心)主抓、部門落實”的原則,由工作協調小組負責統籌制定全局性的生態名市創建工作制度和政策措施,在景區打造、廊道建設、城鎮建設、美麗鄉村、美麗庭院等重點工作創建中,各鎮(街道、中心)具體負責組織實施并完成各項指標,各部門負責落實重點工程任務。要嚴格督查考核。加大投入力度。強化輿論宣傳。把生態文明發展理念滲透到社會各階層、各行業、各領域。要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認識到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要把建設美麗沅江轉化為全體沅江人的自覺行動。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內在要求。全市上下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努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推動沅江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來源:新沅江客戶端
編輯:黃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