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沅江市分站8月20日訊(通訊員 吳行)夏季陽氣旺盛,高溫和高濕會對人體造成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會發生變化,如果應對不當,身體容易出現問題。
30多度的高溫天氣里,抱著冰鎮大西瓜,在空調房待上一天,一分一秒都不想離開……在很多人心中,這才是夏天正確的“打開方式”。但是,我們也要意識到,在享受空調帶來涼爽的同時,“空調病”也潛伏在我們身邊,可能給健康帶來威脅。
“空調病”是近年來在都市中流行的一種“富貴病”,長期處于相對低溫的房間內,全身汗腺的分泌會減少,同時可能出現器官血管收縮、肢體麻木、胃腸不適、皮膚干燥等新陳代謝異常及內分泌紊亂的表現。空調房室內外溫差較大,頻繁出入還會引起咳嗽、頭暈、咽喉疼痛、流鼻涕等感冒癥狀;如果空調溫度低,衣著單薄還會引起關節酸痛、手腳麻木。長時間在空調環境中工作、學習、生活的人,還會因空氣不流通、環境不佳,出現耳鳴、乏力、內分泌失調、胸悶憋氣、記憶力減退等癥狀,以及皮膚發緊發干、易過敏等皮膚癥狀。
“造成‘空調病’的原因有很多。” 沅江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曾智輝表示,空調工作需要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通過氣體熱交換調劑局部區域的溫度。在開啟空調后的幾個小時內,由于空氣不流通,室內的空氣氧含量會下降,同時大腸桿菌及其他細菌數量也有不同程度增長,導致人體供氧不足,免疫力下降,各種細菌、病毒便乘虛而入。同時,空調開啟時會帶走環境里的水分,人們吸入的是干燥的空氣,呼出幾乎是飽和的濕氣。時間一長,鼻黏膜、氣管黏膜也會變干,嚴重時會發生干裂,細菌和病毒就會借機入侵我們的身體,從而導致身體出現各種不適癥狀。
曾智輝提示,在空調溫度上,正常成年人應把溫度控制在26℃左右;老年人和孩子的室內外溫度相差5℃比較合適,室溫保持在26℃~28℃為宜;關節炎、糖尿病、痛風等疾病患者最好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空調,避免溫度過低,加重病情。
同時,空調開啟的時間不宜過長,要經常開窗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大汗淋漓時不要立即進入空調房間,更不要站在空調風口圖一時痛快,尤其要避免空調直接吹向頸部。同時,要及時清洗空調上的過濾器,以防止病原微生物在過濾器上繁殖生長,給人體帶來危害。從空調房內出去之前半小時,最好先關上空調緩一緩,不要直接從低溫環境進入到高溫環境中。
來源:沅江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吳行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