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標題:——番禺“工業強區”學習考察體會
番禺作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先行發展起來的城市,既經歷了許多迷惑與困難,也遭遇過不少曲折與艱辛,但最終獲得了經濟的飛速發展,實現了質的飛躍,成為我國為數不多的發達地區之一,其成功的經驗確實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就本人理解,番禺的每一次戰略調整的過程,實際是一個解放思想的過程,每一次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實際是一個開拓創新的過程。其理念之新穎、思路之清晰、定位之準確為經濟的飛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障。聯系沅江實際,談點膚淺認識。
一、立足沅江現有資源優勢、高標準、高起點制定沅江產業發展戰略規劃
一個城市的建設沒有規劃不行,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沒有產業規劃同樣如此,沅江的資源優勢在蘆林、在棉麻、在食品、在船舶機械制造等等,要立足這些優勢資源,聘請專業咨詢機構的專家學者就沅江主導產業作深入了解、研究。高標準、高起點、長遠規劃產業的發展方向、發展模式和發展目標。過去許多年,我們也曾確立過諸如“旅游帶動戰略”、“科教興市戰略”等等,但都因沒有長遠的規劃,沒有明確的目標,找不到正確的發展模式而半途而廢,不能不說是深刻的教訓。
二、狠抓園區規劃與建設,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此次番禺學習班所參觀的幾大產業園區,無一例外地對產業集群發展和結構優化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發揮了巨大的聚集效應。沅江同樣可以做到這一點。以中聯重科為龍頭的機械制造業已經帶動和輻射了不少相關配套企業,就是很好的例證。如何規劃、建設好船舶產業園、紡織工業園、食品工業園等應該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本人認為首先是園區規劃,對園區定位、功能分區、產業分類要聘請專業人士長遠規劃,以使產業園區建設有章可循,可持續發展。其次是建設,基礎設施是園區的生命,巢建不好,鳳引不進來。經濟開發區要多方集資,多渠道融資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問題,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再次,開拓創新,奮力解決土地“瓶頸”問題。土地“瓶頸”問題既有政策的原因,也有方法的問題。番禺也是一個農業縣,他們也同樣面臨用地指標問題。但他們最終能排除障礙,更主要的是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和方式方法的創新。在爭取用地指標的問題上,本人認為沅江首先應該成立一支專門的團隊,由主要領導掛帥,多請示、多匯報,要有纏的工作作風和不輕言放棄的工作態度。實踐證明,單靠國土局的副局長、股長,要爭到用地指標,談何容易!其次,要創新用地模式。在實踐中探索采用農民土地入股、出租的模式,以解決用地矛盾。
三、招商引資,抓大不能放小
“全國500強”,“世界500強”企業固然能有效帶動一方產業,但這畢竟是鳳毛麟角,加之缺乏足夠的承載能力,能招引到戰略投資者的機遇畢竟有限。鑒于此,在招商引資問題上,我們不能只把目光片面地盯在500強、400優大企業上,更應該注重效益好,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然后注重培育和壯大這些企業。以林業產業為例,我們近兩年為了招引板材生產戰略投資者,沒少費力,但總是“談愛的多,結婚的少”。應該換一種思維,把目光投向中小企業、高技術含量企業、高效益企業,因為有效益才有生命力,才有發展前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實際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借鑒,即把別人好的方法、技術、管理經驗“拿來”為我所用,二是創新,即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新發展,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創造性地利用“他山之石”,切忌囫圇吞棗的引進和沒有創新的照抄照搬。
來源:沅江新聞網
作者: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鄧坤仁
編輯:redcloud